[小一新生很有事]- 家長才需要被關愛咧!

[小一新生很有事]- 家長才需要被關愛咧!

懷孕中的友人丟訊息來,說在孕婦社群中分享交流,提到自己身懷六甲依然趴趴走,因為只要在安全考量下多走動會有助分娩。只是她參加婦幼展,竟情不自禁地跟著搶購的人群奔跑了起來,隨即便意識到不可這般,感嘆著人性中對於撿便宜好康的從眾本性。

原本只是日常的輕鬆自嘲 、趣事分享,卻引來陌生的資深媽媽直接嚴肅的質問,問她如果在奔跑中跌倒造成任何傷害,是孕婦要負責還是展場要負責?友人表示她只是小碎步,馬上就想到自己的孕婦身分而作罷,且簡單提了些日常觀點,表示有些意外和是否孕婦身分沒有直接關係。但對方咄咄逼人,認為她強辯,甚至說"室內不奔跑,難道不是基本常識?"然後友人就火大了。

我聽了也火大了。當然網路社群中充斥著正義魔人不是新鮮事,置之不理便是,但平靜的日常遇到這種人甚為煞風景。自以為是、沒有同理心、不明就裡就急著批判,說話傷人又缺乏建設性,令人不悅還自認為了對方好。

我說雖然勸妳不要在意,但我聯想到另一個狀況,上週六下學期家長會,這次導師說小琥珀進步很多,不過還是常常忘記分寸,在不恰當的情境下勇於表現,感覺很需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是不是因為”缺乏愛”?我聽她說都是外公來接她放學,在外婆家吃晚飯,是因為家長工作太晚嗎?

老實說,雖然導師很認真,多面向地觀察到她的優缺點,但當她口中吐出”缺乏愛”這三個字時,我在意了。妳覺得?

友人:!!!老師這樣說也太直接,哈哈~

我心想,踢公杯你評評理啊,這分明是天性,她從小就這樣,自2歲不到上幼幼班第一天起,就日益展現了獨立、主動、愛表達(現)、樂於助人 、 熱情不怕生…等外放的個性特質,妳是看著她長大的,妳說是不是她的天性?這跟”缺乏愛”有哪門子關係?老師當著我們夫妻倆這樣講,妳說,是不是批判?是不是指責!(激動+愛演)

友人:哈哈哈~但是要教她拿捏分寸也沒錯…太過熱情,失了親疏之間的判斷會讓人不自在,熱心助人也可能因表達方式不佳而顯得雞婆…這樣會影響她的人際關係。

嗯…老師的擔憂沒有錯,我也不是沒有教她生活中的應對進退與禮儀,可我跟不上她的步伐,很難事先提點,或是在小的行為中適時教育,因為她許多言行都出乎意料且迅雷不及掩耳,琥姊一出手,媽媽我第一時間只能無奈攤手…可她就還是孩子啊,很多成人的應對進退與溝通表達能力都嫌不足,本就還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教導,找方法教她就是了嘛,跟”缺乏愛”有甚麼關係?老師真的了解小琥珀的成長背景嗎?老師清楚她與家人的互動嗎?

友人:或許…妳要教她”同理心”。

說到同理心,有個經典的故事。琥姊大概三歲的時候,爸爸一直阻止她去摸陌生的狗,跟她說:狗被陌生人一直摸可能會不舒服,但牠不會說話,不想讓妳摸牠就只好咬妳。就像如果有不認識的人隨便來一直摸妳,妳也會不喜歡吧?琥姊竟爽快回答:不會啊!(媽媽已笑倒在地)

以上,和友人的對話告一段落。

事後我突然好奇去問貝克汗,被他人有意或無意的批評育兒成果,通常是母親會很敏感與在意,當你聽到老師說缺乏愛這三個字時,你心中第一個念頭是甚麼?

貝克汗:每送。

喔…原來父親也是會在意的。

育兒的路上,我們清楚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但被質疑對孩子的愛不夠,很委屈。

就算老師說的可能是事實,但愛無法量化,每個孩子需要的關愛程度不同,每個家長付出愛的形式與能力也不一樣,明白老師是好意,琥姊在經歷了上學期與老師大戰三百回合…喔不,是彼此磨合後,也真心喜歡老師,但那三個字就是讓人難以承受。

如果老師換個說法,不要用負面的詞彙,只要客觀敘述事實,加上對一般雙薪家庭多一些理解,接著提醒我們再多給她一些關注就行了,我們會真心謝謝老師,然後思考檢討,而不至於在每送的心情下,禮貌性的道謝後,48小時內在腦海不斷浮現如跳針般缺乏愛缺乏愛缺乏愛...之中心情複雜地檢討。

或許除了關注,我們更該努力的,是教小琥珀在外放的個性下,能學習收放的分寸,在勇於表達(又雞婆)的行為上,傳遞出來的言語是令人溫暖而有建設性的,而在她可貴的領導特質中,也能學習如何讓對方欣然接受,畢竟先要有”欣然”,才能真正接受。

#這年頭做父母真的很難啊
#我們才缺乏社會的關愛咧

#從月子裡母牛時期被醫生批評擠奶不夠認真而崩潰痛哭到在路上騎車被陌生阿嬤指責怎麼小孩這麼大了還包尿布的翻白眼再到被班導師說孩子缺乏愛後可以平靜地寫篇文章還有甚麼再來啊我不怕

#請大家去上起初陳煥庭老師的深層溝通表達技巧讓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