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家安全帽店,小男生選了一頂上面有艾莎公主的安全帽,爸爸說:那是女生戴的。然後硬是幫他挑了一頂藍色的哆啦A夢。
朋友的兒子念高職,社團選了髮型設計,回家後老公一聽就生氣:男生學甚麼髮型設計!
反觀,如果小女生選了鋼鐵人,或是社團選了跆拳道,家長可能反應不會這麼大,卻難免憂慮長大了會不會嫁不出去。
男生選擇多數女生會選擇的所以很丟臉?女生再怎麼優秀,但人生完勝的關鍵還是建立在婚姻?
難怪一本叫<穿裙子的男孩>(The Boy in the Dress)的童書,會有家長焦慮到跟校方檢舉,說有鼓勵變裝之嫌,而校方竟也順勢下架。故事是一個男孩因思念母親,又遇上了一位心儀的女孩,女孩的獨特,讓彼此撞擊出美麗的意外。加上男孩有個跟一般人不一樣,總是包著頭巾的錫克教哥兒們,透過與女孩及哥兒們之間的對話,學著撕下別人為你貼的標籤,也學著包容他人的不同。
要我說,那種女配角因為忌妒而陷害女主角,女主角又不像魏瓔珞會反擊,動不動就昏死要等王子來救,或是傻傻為了一個根本不了解的男人,犧牲自己的聲音,最後男人跟別人結婚,自己化成海上泡沫,這種故事書才大有問題咧。
最需要先上性平教育的,其實是家長。
我雙月會收到勵馨基金會的刊物,常看完紀惠容執行長的專欄後,就把該頁撕下來保存,因為總有十分精闢的性別觀點,或是揭示衛服部關於性侵、性暴力受害案件的數據統計後,分析背後代表的隱憂和努力的方向,都提供許多思辨空間。

如上半年爆發數起情殺案件時,提到<家暴防治法>已實施20年,2017年的通報量仍高達13.7萬件,平均每天發生300件以上、7.5成施暴者是男性,這是性別議題。簡言之,當男性被教導不允許展現柔弱、有淚不輕彈、要負責養家、不要娘娘腔……,導致男性在情感的溝通上可能形成壓抑,更在當男子氣概應有的掌控與主宰權被剝奪時(女伴求去是減損陽剛的事),”憤怒”似乎是男性脆弱時可被允許的情緒,一不小心就轉化成暴力了。
<穿裙子的男孩>下架事件,紀執行長很幽默,在專欄文<性別窄化的家長「框架」了教育?>第二段就說:「 古今中外,穿裙子的男生可是多得很。耶穌一輩子都穿裙裝,古埃及、中東、蘇格蘭的男人也會穿裙子。時裝界瑞典品牌H&M,2010年的男裝流行新品中就設計了男裙時裝;日本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在2012年的男裝秀也設計了裙裝。 」接者直言,家長應學習參與而不干預,尊重教育專業。學校在面對家長壓力時,也不該為了避免衝突,在性平教育上節節退讓。
「只有二元性別框架的教育,恐怕只會造成不同於男女二元性別的孩子,被霸凌與排擠。 」
(PS.我發現勵馨的使命:「本著基督精神,追求公義與愛…。」所以並非所有基督徒都贊同公投#10~#12。)
由於上一篇跟我老爸之間的對話經驗,受到許多朋友關注,索性我就繼續和我爸交流公投#15,沒想到老爸只說,「甚麼是『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我都不知道,更遑論其中的同志教育,這題我沒法兒投!」
於是我去教育部下載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重點如下~
第 2 條
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第 13 條
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其中與公投相關的教育部官方說明:你知道什麼是同志教育嗎?
白話就是教孩子不是男生就一定愛玩無敵鐵金剛,不是女生就一定對芭比娃娃愛不釋手,不是跟多數的大家不一樣就可以取笑對方(尊重差異)。如果你正是其中的少數,也不需要覺得自己是怪物(自我悅納)。這就是國中小課本中”同志教育”主要的精神(同志/同性戀這兩個名詞甚至沒有出現)。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也搜集了目前台灣國中小所有版本的課本,製作了非常詳細的懶人包~同志教育大哉問
而我最常遇到的對話,就是家長擔心,會不會接觸了同志教育,孩子想嘗試跟同性在一起,或是變成同志怎麼辦?
首先,在主流異性戀的性別二元文化下,在從小被洗腦的公主王子童話裡,在愛得死去活來的瓊瑤愛情神話中,加上好萊塢大舉入侵的帥哥美女羅曼史,為何身邊依然有許多的同志朋友,因為性別傾向是教不來的。而且為何要輕易嘗試跟多數人不同,可能被嘲笑排擠 、讓父母難以接受、充滿社會壓力的身分?
再來,就跟性教育一樣,難道不教,孩子就聽不見、看不到、沒有管道接觸訊息?那為何不透過教育,學習正確的資訊。至於適不適齡,性別是一門專業的學科,應尊重教育專業。家長當然可以提出疑惑與擔憂,可以討論、學習,而不是阻擋完整的性平教育。
最後,我實在很想問一個問題,你怎麼就能百分之百確定你的孩子不可能是同志?在擔心為了少數性別氣質不同的孩子而施行同志教育,會不會影響你孩子時,若你的孩子其實就是那些少數呢?他/她們需不需要被認識理解、被包容尊重?他/她們需不需要接納自己,而不是只能害怕得躲進櫃子裡?
從葉永鋕的故事裡,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同志,因為他已經來不及長大。起因就是因為性別氣質受人嘲笑,才會選擇在無人的上課時間去上廁所而發生悲劇。性平教育不重要嗎?該退出校園嗎?可以被誤解抹黑嗎?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我沒有宗教信仰,而我始終相信,神愛世人、眾生平等的 世人 與 眾生,不應該是被挑選與隔離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