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思議課外教材

小學生不思議課外教材

小琥珀寒假前從學校拿了一張免費的演出傳單回來,說假日想去看。我接過一看,姑且不論內容,我光看到主辦單位就極為反感,說我遷怒我也承認,畢竟公投後我感到相當失望與痛心。

我知道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因為有許多的基督/天主教團體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奉獻心力照顧弱勢,無論在部落、在偏鄉,或是像勵馨基金會對於弱勢女性的保護與相關倡議。我也有很多良師益友都是教徒,彼此的觀念或許並非一致,但起心動念都是良善的。我怒的仍是部分特定人士對於真相的扭曲與抹黑。

不過今天聯想到的是宗教入校園這件事。我本人無宗教信仰,可無論是彩虹媽媽還是大愛媽媽,我是真心佩服她們用一腔熱血,進入校園愛烏及屋,為孩子們說故事、分享良善的人道關懷或是環保理念。但在傳遞價值觀時,應該淡化特定宗教色彩,如天堂/地獄,輪迴/因果…等等,因為校園不該是傳教的地方。

特別是涉及性(別)教育的部分更應謹慎。我對於彩虹媽媽帶來的「青春領航」相關課程內容,聲稱符合教育部性平教育能力指標,感到相當的質疑。「守貞卡」的簽署,更覺得可議之處甚多。好像只要頭埋在守貞的土壤裡,土壤外的世界就會很美好。我無意在此評論「守貞」於道德中的價值觀,而是守貞不能取代或排除專業的性(別)教育,何況彩虹媽媽們有性(別)教育以及兒童發展身心理學等專業背景嗎?那適合在學校裡傳遞相關的知識嗎?裡面又有多少內容偷渡了特定宗教理念呢?

再來說說其他宗教團體,將一些中國傳統經典配上白話註釋與插圖,印製後免費送給學校,由老師發送給小朋友閱讀。小琥珀首先拿回一本「孝經」,我用感恩的心順手拿起隨便一翻,好巧不巧就出現一行「三從四德孝為先」,接著就默默將這本經典拿去回收。甚麼時代了還三從四德咧。

「孝經」回收了沒有關係,小琥珀再拿回一本「二十四孝」。我依舊持著感恩之心翻了翻,想說應該就跟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差不多吧。孰料,我又傻眼了。這篇說到,曾參侍奉後母至孝,一天,妻子蒸梨子給婆婆吃,可是不小心沒有蒸熟,曾子一怒之下就把妻子休了,還氣到終身不再娶!這甚麼東西啊~我一點也不想給我女兒看這個啊,你要不要也蒸個梨子拿去給岳母吃,讓我看看你有奪會蒸?還好你終身不再娶,不要有下一個受害者也是好。

最後說到在FB小一聯盟曾引發的論戰,關於要不要讓小孩讀「弟子規」。一派認為這是很好教授兒童學習應對進退、禮儀規矩與孝順的入門教材,另一派則說這是清朝威權專制為了教化控制人民的洗腦之作,是「奴才」讀的。我倒是持中立態度,就算它在舊時代有奴化人民之嫌,也沒甚麼文學價值,但不代表內容完全不可取。

只是我一翻又皺眉頭了。印製單位很用心地加上白話註釋,並認真配上情境插圖,但只要有父母同在的畫面,爸爸always坐在沙發上看書報或休息,媽媽則永遠與沙發無緣,圍裙幾乎沒有拿下來過,不是端茶送水就是柴米油鹽。我知道爸爸上班很辛苦,再辛苦也有周休二日啊,家庭主婦何時休?何況現在上班賺錢的媽媽也不少。做為幼兒入門的讀物,這部分真的很不可取捏XD

看書。 看報。 休息。

你看看,媽媽不論平日或假日,年輕到年長,都輪不到她坐下來啊~~~

含飴弄孫。

這跟三十年前的小學課本比,實在沒啥長進。

不要說我小題大作,也不要小看潛移默化的負面力量。就像小琥珀小時候,我很認真的打去巧虎客服,說你們身為幼兒界的天王巨星,影響力不可小覷,可以不要出現醫生的角色時,永遠只有男性好嗎。

新年新希望,不如我來編幾本,留下傳統裡好的精神,刪減不符合人性的道德教條以及不合時宜的內容,或至少保留原文的同時,列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小孩思考辯論合理性,而不只是乖乖的背,做個弟子規中不斷強調的"聽話的好孩子"。

~~~以下開放印刷贊助XD ~~~

最後祝願媽媽們新年快樂 有緣在沙發上輕鬆快樂過個好年^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