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媳婦之不再怕過年(下)

平心而論,我婆婆算開明,也會尊重我,懂得給我自由與空間,即使我從不認為"自由"這兩個字是誰能給我的,它應該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或自己爭取來的。

一個人習慣了30年的過年方式,結了婚,卻要去適應對方家庭的節慶文化,不是每個人都能心甘情願地接受,即使男人也一樣。但為甚麼年後掛精神科的多數是女人,因為傳統上,女人回婆家跟男人回岳家,身分是不一樣的。雖然我不明白為甚麼不一樣,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上一代婆婆口中所謂幸福的這一代。女人明明書念的也沒有比較少,錢也沒有賺得不夠多,加上最困難的懷孕生產我們也不囉嗦包辦了,憑甚麼過年不能跟男人一樣翹個二郎腿啊?上一代女人就算書念得比較少,婚後也沒有在賺錢,但對於愛情的真諦,婚姻的價值,家庭的付出,難道是用一紙學歷和收入,就要劃分地位與階級嗎?

這讓我想起有一年尾牙,一群女生聊到了過年回婆家,聊著聊著,行政助理說:我不用回耶,而且我們家三姊妹都不用,可以一起回家吃年夜飯。「為什麼!?」坐在她左邊與右邊的總編與總監同時把頭轉向她,帶著驚訝與羨慕的神情,等待著一個不知名的答案。助理說:阿就三姊妹各自結婚的時候,公婆剛好都已經不在了啊。只見兩位字輩的女性喔了一聲,這種狀況也不適合說喔,真好~”,但仍然碎碎念著:這樣過年好輕鬆喔之類的囈語……這一幕我看在眼裡,想的是此時此刻,彷彿只見助理的頭上飛舞著小天使與花瓣,背上長出翅膀,凌空而昇,而在公司高高在上的總字輩們跌坐在地上,四周黑暗,頭頂上射下一盞Spotlight,一片落葉咻地從眼前飄過……

好啦好啦我承認啦,過年回婆婆的婆家很多時候我的確是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啦……可是,同樣是翹著二郎腿,也不可能跟在娘家或自個家翹得一樣自在。

說到自在,第一年回去,就發現了太多驚人的不自在!比如說,晚上吃完年夜飯後就沒啥活動了,睡得也比平日上班還早。(在我家,一定是麻將聲不絕於耳,西巴拉響徹雲霄,最後午夜12點整再一起去放個鞭炮燒個紙錢,回來後我娘就煎好裹著蛋汁的紅豆年糕了啊)相對的,早上必須起得比平常上班還早,因為要拜拜。(在我家,過年都睡到太陽曬屁股的呀,過年不就是要休息嗎)然後早上拜,中午拜,下午拜,在家拜,去廟裡拜,對於我這個從小不拜拜的人而言,有點不知所措。

不過就是拜拜嘛,入境隨俗倒也還好。真正痛苦的地方在於,為了不塞車,除夕一早五點不到就得起床,跟貝克汗輪流開車奔往南部,即使睡眠不足,晚上早睡也睡不著。睡慣彈簧床的我,木板床簡直如躺針氈,認床又認枕,好不容易我猜天都快亮了終於入睡,不久後,晚上早早入眠的阿嬤第一個起床,來來回回拉客廳的落地門,念佛經,聽廣播……接著鄉里間我猜是里長吧就開始不停廣播,報告海邊的魚市進了甚麼新鮮貨,哪個農產品今天大特價……然後我公婆也起床了,人一多,客廳的交談聲更不是一道門可以阻隔的。最後,八點不到,就會有人來敲門叫我們起床了。

你說,年夜飯輪不到妳費心,大掃除也不需要妳動手(但是該洗碗該掃地該端菜該折棉被該收拾用過的東西我還是會做得很好,畢竟有吃有喝有地方住,基本的禮數我還是懂的),難得體驗南部鄉間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不是挺好的嗎?不,對於淺眠的我來說,一點也不好,內在(文化上)與外在(體力上)都難以適應,結論就是比上班還累。然後午餐與晚餐之間,漫長的下午無所事事,可也沒法自在,畢竟不是自己的家。所以對我來說,每年這一趟回鄉之旅(明明也不是我的鄉),停留的時間是越短越好。偏偏有時會碰到除夕是週日,那麼週六下去就很理所當然了,

但這就意味著我要度過超過一個,也就是兩個(有哀怨到需要這樣強調嗎)痛苦難眠的夜晚,身心加倍疲累。導致我新年度一拿到新的年曆就迫不及待趕快翻到除夕,看是哪一天,每年就為了早一天晚一天下去,搞得很焦慮。加上婆婆和小姑(特別是小姑,畢竟我婆婆的角色也同時是媳婦)也會不時打給貝克汗,不斷詢問可否早一點下去,這一段時間只要老公手機一響,我就瞬間變成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好在,我婆婆從來也沒要求我下廚 (真的要求,我也會微笑地撒賴兼裝死,反正一皮天下無難事,加上貝克汗比我有廚藝,而且我婆婆本身就蠻會做菜的)。好在,貝克汗很貼心,遇到除夕前一天就回去的時候,他會帶我跟小琥珀從北一路玩下去,晚餐前才到阿嬤家,營造一種郊遊順便回鄉的氣氛,讓我不要把回鄉當成唯一的課題。好在,貝克汗未出嫁的姑姑也很貼心,總是會準備我這個都市人早晨必備的咖啡(南部鄉間即使是去7-11買杯咖啡也要開車一小段路),或把下午要拜拜的時間盡量提早,讓我們下午有一段
較完整的時間可以開車出去轉轉,然後很有小孩緣的小姑會幫我們顧小琥珀。好在,我漸漸接受了這個反正也逃不掉的行程,不如就帶著我的回鄉三寶:眼罩,耳塞和枕頭,慷慨赴鄉吧!然後不再不好意思或怕麻煩,就是堅持請貝克汗拿出最厚的被子,在木板床上幫我鋪一個盡可能柔軟的榻。

曾經,也被試探性地問到有沒有可能初三再回去(不是娜娜的婆婆喔,因為我婆婆也不想留到初三,哈)。沒辦法啊!初二前回去是我的原則與底線。一來,包括阿嬤(我婆婆的婆婆),大家平日都住在台北,每個月至少見兩次面,並非過年才見,如果是,我可以商量,但不是理所當然的被要求,妳妥協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二來,夫家的團圓飯很重要,我娘家的大聚餐也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啊。三來,我不管傳統怎麼樣,結婚應是互相尊重,雙方都應為了對方有所犧牲。女人已經犧牲了年夜飯,好意思再剝奪她回娘家的權利嗎?公平點吧。對於上一代有些媳婦被要求初二留下來幫忙張羅回娘家的大姑小姑們的食宿就感到不可思議,媳婦不同樣也是人家的女兒嗎?

或許剛好我們家現在過年相對單純,貝克汗跟我回娘家不過就一頓在餐廳圍爐的家族大聚餐。如果我家也有很多跟他原生家庭相當不一樣的文化與習俗要他配合,他難道不會感到適應困難嗎?我想是會的,因為這是"人性",不分男女。分的是,傳統要求女人理所當然地去適應,卻不要求男人。就像假設我們家這一陣子聚會稍為頻繁一些,我娘電話那頭就會問:你老公有空嗎?他要忙也沒關係,不要勉強喔。女人就不同了,夫家的活動,似乎就是老公有空,妳就應該要有空,但,揪竟憑麼呢?

Anyway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男人應該將心比心。

就像[驚世媳婦企劃]裡按讚最多的一則留言:「好棒!!但如果回娘家打算使喚娘親發現媽媽被大嫂送出國我不知道我本人會不會開心耶IO.o就像妳有一天也可能會是別人的婆婆與小姑,而你,那捧在手心的前世情人,你捨得她將來受委屈嗎?就從協助太太開心過年開始練習吧,雖然當夾心餅乾很辛苦,但女人承受著千年傳統傳下來的媳婦魔咒更辛苦。

我婆婆曾經當著我的面,跟我老公說過一句話,讓娜娜覺得揪~~~甘心!

她說:「一個家庭要真的和諧,只要讓老婆快樂,那整個家就快樂了。」

妳說,你說,這句話從一個一樣是默默承載著傳統媳婦使命幾十年的人口中說出,聽在媳婦耳裡,是不是相當感人?是不是!這樣的婆婆才是真正的值得被送去巴黎啊!(沒有在曼谷和衣索比亞轉機的那一種,而且保證有回程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