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父母之後,自然而然開始更關注環保這個議題,因為害怕孩子吃到受汙染的魚、擔心他們吸入pm2.5、不希望下一代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所以自己吃跟自己吸都沒在怕的XD)。
瘦弱的北極熊辛苦覓食的畫面、魚肚子裡盡是塑膠製品的照片、海龜被塑膠袋纏住的窘態、壯闊的山林與美麗的海灘充斥著大量垃圾的景象,透過社群網站輕易而快速的傳播。但震撼與感嘆之餘,若轉頭離開畫面後,照舊如常生活,只是讓一聲聲的悲嘆流於無形,沒有作為就沒有改變。
或許那些大企業、大工廠造成的環境破壞似乎才是主謀,但我們也是幫兇。每一個老百姓製造的垃圾,集合起來便成為一個社區、一個鄰里、一條街、一個城市所製造的,同樣驚人。那麼同樣的,若我們從自身做起減塑與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集合起來也會擰成一股力量,更重要的是這個良善的觀念會形成一種社會態度,並成為下一代的榜樣。
也許執行起來很麻煩,但麻不麻煩是一種相對的比較,沒有這麼多的一次性使用產品之前,日子也是一樣過。當然我們追求解決麻煩的生活,是一種進步的象徵,可是如果因此造成生活環境的傷害,那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如果可以,就讓我們一起從簡單的麻煩開始,將它從習慣變自然,自然就不麻煩了。更重要的是告訴自己,這麼做是有意義、有貢獻的,然後你做了就會打從心底開心!
去年夏天因為下定決心減重,早晚開始吃代餐,午餐則聽從教練的建議,吃自助餐,因為可以選擇均衡的肉與青菜,並且避開加工食品。於是中午我得騎一個捷運站的距離去買午餐。起初我跟多數人一樣,每買一個便當,就用一個紙餐盒、一條橡皮筋、一雙免洗筷、一個紅白塑膠袋。即使在店內使用,店家提供的依然是一次性的餐具。

於是我試著帶一個可密封的玻璃便當(這就是象徵進步的發明XD)、一雙不銹鋼筷子放在公司,並重複使用塑膠袋。吃完就把餐具洗乾淨,密封的便當不易漏油,即使不小心弄油了塑膠袋,把它稍微洗一下晾乾即可。
一日復一日,聽說21日後就會成為習慣。即使現在減重已達目標,沒有那麼認真地吃自助餐,偶而吃個鍋貼、水餃或炒飯,一樣也習慣了自備餐具。大半年下來,只看下面這一張照片,我就減少了9個紙餐盒、9雙免洗筷、9條橡皮筋、9個塑膠袋,而事實上,我減少的是9的好幾倍量,因為加上貝克汗也開始減重,我時常一次準備兩個玻璃餐盒。同步加碼的,還有使用保溫杯買咖啡。同時包包中,常態準備環保袋或大中小塑膠袋,現在偶而週末買個滷味,小琥珀都會說:老闆,我們自己有塑膠提袋喔~

從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做起,養成習慣,也累積成就感,然後每年給自己設立一個新的環保目標,讓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過有些我實在很難做到,譬如不使用衛生棉條,改成可清洗重複使用的月亮(釀)杯,那麼就把這個目標放在後面一點,先從比較容易的開始吧(說不定過兩年就停經了呢XD)。
有時想,我沒有宗教信仰,那就把致力落實環保這件事成為我的信仰之一,當成是我敬愛天地與尊重生命的作為吧!
我們與「世界地球日」的距離,其實可以很近。